近日,永和豆浆因在广告宣传中自称“国饮”,被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30万元罚款。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品牌宣传合规性的广泛关注,也提醒企业在追求营销效果的同时,必须严格遵守广告法相关规定。
据调查,永和豆浆在其某产品广告中使用了“永和豆浆的国饮传奇”等宣传语,暗示其产品具有国家层面认可的权威地位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》第九条规定,广告不得使用或者变相使用国家机关、国家工作人员的名义或者形象,也不得使用“国家级”“最高级”“最佳”等绝对化用语。“国饮”一词虽未直接列入禁止范围,但其含义易被理解为国家层面认可或推荐的产品,可能误导消费者,构成虚假宣传。
永和豆浆作为知名餐饮品牌,长期以豆浆、油条等传统早餐食品闻名,此次被罚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,更对其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。市场监管部门指出,企业在广告宣传中应实事求是,避免夸大产品地位或功能,确保广告内容真实、合法。近年来,类似因不当使用“国字号”宣传被处罚的案例屡见不鲜,例如某茶叶品牌自称“国茶”、某酒类品牌标榜“国酒”等,均被依法查处。
此事件也引发了行业对广告用语规范的反思。专家建议,企业在策划广告时,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,避免触碰法律红线。同时,消费者在面对类似宣传时,也应保持理性,不盲目相信“国字号”标签,而是基于产品实际品质做出选择。
永和豆浆方面已表示接受处罚,并承诺加强对广告内容的审核。此次罚款不仅是对单一企业的警示,更是对整个行业的提醒:品牌营销可以创新,但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。唯有如此,才能构建健康、诚信的市场环境,赢得消费者的长久信任。